家庭教育中,父母采取何种教育方式对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个性形成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可能会持续一生。家庭教养方式是在父母与儿童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并分化的,父母与孩子在一定活动过程中始终相互作用,互为影响的。
1、 从父母方面的特征来看。父母受教育程度高低对其教养方式产生显著影响,受教育程度高者,选择民主性方式的比例就高,反之,选择专制型、放任型、溺爱型方式的比例就高。研究表明,父母的性别、生育孩子的年龄、婚姻状态等因素影响其教养方式,其中受教育程度、职业、夫妻关系等影响显著。父母因性格不同,其教育方式也是不同的。另外,母亲的血型,父母的人格特征也是教养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家长的特征来看父母身心的健康,自身的素质提高了,才能对孩子施以适当的教育方式。
2、 从儿童方面的特征来看。儿童的气质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容易抚养型儿童的家长采用民主型方式的比例最高达90%以上,只有少数采取专制型方式,没有家长采取溺爱型和放任型;难弄性儿童的家长采用专制型、放任型方式的比例最高;缓慢活跃型儿童的家长采用溺爱型方式的比例最高,专制型其次,很少有家长采用放任性的。孩子的行为特征,如活动量影响父母的教养行为,活动过度儿童母亲比正常儿童的母亲有更多的指令和否定性。不同性别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也存在差别,主要表现在父母对男生的惩罚、干涉、保护、拒绝和否认从儿童自身的特征来看,他是亲子互动中相对稳定,不易改变的被动者,而父母则是互动中相对灵活的主动者,这就需要父母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变化,孩子的心理出现了新的特点,家长应自觉调整和改变原有的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态度,采取与儿童的身心发展和个性特点相适合的教养态度和行为i,以适应孩子的成长和变化。
3、 从社会性因素来看。研究表明,私立学校学生的父母多采用简单、粗暴的教养方式,而而公立学校学生的家长多采用情感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对待孩子。做生意的父母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多采用放任、顺其自然或交给社会教辅中心管理或爷爷奶奶代管。
由此可见,我们教育工作者就要深入研究学生家庭教养方式对学生情感的影响为其父母选择适当的家庭教养方式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儿童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儿童的社会化发展,将成为全社会关心的问题,只要我们父母和教师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交往的机会,使用正确有效的教养方式,相信孩子们会健康地成长起来,成为社会人,完成社会化,担负起明天的重任!
父母把孩子作为附庸,对孩子的行为过多地干预。要求孩子绝对遵循父母所订的规则,不鼓励孩子提问、探索、冒险及主动做事。较少对孩子表现温情,并严格执行对孩子的处罚。这种父母的教养方式在某种情况下对父母而言,可能更省事,但这种家庭的孩子从小缺乏思考的训练,又未从父母那儿得到温情,他们不懂得如何恰当表达自己的情绪、想法,在人际关系方面,如与其他幼儿交往,可能会碰到较多困难,他们始终处于被领导的地位,没有竞争意识,表现出焦虑和喜怒无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