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市洛城街道第一初级中学

家庭教育学科指导

记叙文主旨相关题型攻破

发布时间:2020-12-28 19:51 栏目:学科指导 发布单位:寿光市洛城街道第一初 点击量:953 【公开】

【课堂导入】

局长:“你这是什么意思?”

小王:“没什么,意思意思。”

局长:“你这就不够意思了。”

小王:“小意思,小意思。”

局长:“你这人真有意思。”

小王:“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

局长:“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小王:“是我不好意思。”

这段话想表达的主要内容和主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局长问的是什么意思是说“你为什么要给我送礼”

小王的回答的意思是“没有为什么,就是象往常一样给你一点东西”

局长又问的意思是“你就不把我当朋友了,还送这么多东西来”

小王又回答的意思是“一点小东西,没什么”

局长说他有意思是说“他真热情,真有意思,跟他有亲切感,没事送了那么多东西”

小王说没意思其实是有意思的,他不好说明白很了,要真说明那就真没意思了。

局长又说不好意思就说明,礼,他收下了,事也会办妥的。

小王最后说他不好意思是说他送的东西不算多,还不好意思呢(与其说是谦虚的说,倒不如说是虚伪的说)。

主旨相关题型

1.借助关键词句

【知识梳理】

借助文章题目、总起句、总结句、关键语句归纳文章主旨。抓文章首尾等处的点题句、关键句;文章中的议论、抒情性的句子(多在篇末);反复出现的线索句;引起全文的总起句;总结全文的总括句;引用句;内涵丰富、含义深刻的警句等。

(1)分析标题,概括中心。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可先通过分析文章的标题,结合文章的内容,准确概括出文章中心。如《秋天的怀念》题目就直接揭示了主题;《变色龙》、《爸爸的花儿落了》等题目形象含蓄地揭示文章主题。

【例题精讲】

评语

①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寒假前到学校拿学期成绩单。回家时我和六七个没带书包的好友同行。刚领的成绩单拿在手上,已经被我们折得皱巴巴了。

②“老师给你们什么评语?”阿益问。“还没看,不知道。”包括我,好几个人都这么说。反正不会是什么好话,我心想。

③“来猜我的是什么?”阿益掀开成绩单一角,露出老师的评语的最后一个字:“马”。

④“害群之马?”我说。

⑤“没那么糟!”阿益掀开成绩单。

⑥我刚刚看错了,是“焉”。“心不在焉”的确比“害群之马”好多了。

⑦“你的呢?”他们问。我也翻开一小角,露出评语最后两字:“用功”。“上一个字是‘不’吧!”大家起哄说,“不用功。”

⑧我再翻开一些,看到的字出乎意料,是“又”。聪明又用功?礼貌又用功?乖巧又用功?不管前面是什么,总之,是个好评语。我高兴又害羞,便把成绩单压着,不让同学看。直到走到家门口,才翻开看整句评语:活泼又用功。

⑨活泼,我当之无愧,但实在想不起自己哪里用功了?我上课时玩磁铁、涂鸦……老师看到我们,总是皱着眉头,怎么觉得我用功?难道老师在开玩笑?

⑩整个寒假期间,那句“活泼又用功”的评语,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还自动变成歌词,配的是《无敌铁金刚》的旋律。我也就手舞足蹈、心甘情愿地收拾玩心写作业。

⑪开学后,即使成绩单缴回给了老师,那句评语还是经常出现在脑海中。我开始专心上课、写作业,从进步奖领到前五名、前三名的奖状、还参加作文、朗读比赛……

⑫一学期过去了。放暑假的前一天,从老师手中接过成绩单时,也多了些期待。我翻开成绩单内页,右边是交错的“优”和“甲”,左边则是这学期的评语“努力进取”,就在上学期评语“活泼又用功”的旁边。

⑬回家的路上,阿益接过我的成绩单,说:“我这学期的评语跟你上学期的一样!”

⑭“活泼又用功?”我有点惊讶。他挑起一边的眉毛,说:“活泼欠用功啦!”他厌恶我无意的挖苦,丢还我成绩单。

⑮我这才仔细看清楚,原来墨渍下那个“又”字其实是“欠”字。突然,脑海里伴我整学期的旋律变得荒腔走板。

⑯十多年后,我自己当了老师,在给学生写评语时,我用快干墨水工整书写,学生不必透过误解或猜测,就能直接感受善意和鼓励。

⑰学生也把对我的“评语”,写成节日小卡。我仔细读过以后,把它们收在纪念品盒子里,也收藏在心里。跟我小学三年级的成绩单一起。

                                                                   (删改自台湾王传明《评语》)

22. 本文标题“评语”不可以改为“误读”,请简述理由(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用“评语”为题,有利于凸显教师鼓励性评语具有激励作用这一主旨,而“误读”则不能;“评语”能作为线索贯穿全文,而“误读”则不能。

【22题得分细则】

均分:3.52分(6分)(58.7%)

1.从主旨角度评判:

除标答外,凡写到“评语”有“鼓励、激励”作用的,视为主旨概括准确,给3分。

凡写到“评语”有“积极”作用、很重要的,视为概括不够准确,给2分。

如果学生不是从主旨角度,而是从内容角度,如:“评语能涵盖全文内容,误读则涵盖不了最后两段内容”,给2分。 

没有概括主旨的具体内容,但出现了“主旨、主题、中心”等字样,给1分。

2.  从结构角度评判:

除标答外,凡写到“主线”“贯穿全文”等,给3分。

如表述为“文章围绕评语展开”等,给2分。

3.  从比较角度评判:

在上述两个角度的解答中,或有显性比较“评语”和“误读”的优劣,如“用评语更好”,“误读不如评语好”等等;或有隐性比较,分别说“评语”如何如何,“误读”如何如何,则视为有比较,不扣分。反之,扣1分。

学生只从主旨角度,没有从结构角度,或相反只从结构角度,没有从主旨角度,就不再考虑“比较”之有无,从宽,不扣分。

没有从主旨角度,也没有从结构角度去答题,仅有“比较”,不得分。

【课堂练习】

西瓜虫的春天

①春天进入了校园。

②一整个校园里,最先开的是白玉兰。前一天,毛茸茸的顶芽端坐枝头,像警觉的小动物。第二天,皮毛劈开,露出花被片,似白色柞绸。温润香气荡漾下,山茶也跟着开了,硕大花盘红艳艳,衬着油绿叶子,有种中式的喜气

③山茶开了后,就轮到迎春和结香。前者开成了一片小型的金色瀑布,后者则把串串黄灯笼高挂枝头。学生们跑步,绕着操场一圈又一圈,每次经过那几棵结香,都要捂住鼻子。结香的香气过于汹涌,叫人吃不消。只有学校里的皮大王好似闻不到,一直去花坛偷偷挖着什么。

④老师捉住皮大王问:“为什么逃课去花坛?”皮大王不肯说。但“同犯”不禁恐吓,已经招了:“我们去种花。”

⑤老师问:“种什么呢?”

⑥“同犯”坦白从宽:“我们,把话梅核种下去,秋天,可以结出许多话梅来吃。”

⑦老师问:“怎么个种法?”

⑧“同犯”说:“我们分工了,他早上去翻土,我下午去浇水。我们还从家里带了鸽屎施肥。”

⑨老师道:“好的,那你们答应老师,一,利用课间休息去,不要逃课;二,浇水施肥的同时,要每天写种植日记。”皮大王抬起头,不可置信,自己竟然没有挨训。

⑩惊蛰了,打雷了,下雨了。天气转暖,玉兰凋谢。皮大王趴在窗口,久久凝视。紫荆开了,海棠也开了,蓝色小花繁星般铺满地面,但话梅没有抽芽。

⑪老师走过来,双手按在皮大王肩膀上。两个身影一前一后走到花坛。皮大王一铲插下去,新翻出的泥土湿润,褐色土块里露出淡棕色的圆点,是话梅核。它们日日接受孩子的照看,但什么动静也没有。

⑫煮过的种子,不会发芽,老师说。然后他讲解了种皮、胚和胚乳。埋过话梅核的地面被翻搅,从泥洞深处爬出好几个肥滚滚的西瓜虫来。老师捉了西瓜虫给皮大王,说,试试看养西瓜虫。在鞋盒里搭建一个立体迷宫,用番茄皮为饵,指引它们认识道路,走出迷宫。

⑬那一个学期,我们班上每个学生都养了西瓜虫。每个人都在课桌里放一只鞋盒。胖乎乎的潮虫像含羞草一样,被轻轻一触,就滚成一个圆球。大家兴高采烈去找老师。但老师在办公室的角落里坐着,桌上摊开一本全英文的书。

⑭1997年的春天,我祖父母工作过的万人大厂,正从市区搬到郊区。国营大厂在砸锭裁员,而外资企业在浦东设市招人。老师和我们说这些话,好像在讲解种皮、胚和胚乳,好像在试图解释,为什么再殷勤地浇灌话梅核,也不会开出花来。“我不想一直在这里,你们能明白?”老师说。

⑮春天过去,大家各自豢养的西瓜虫都养熟了。天天用饵驯导,它们大多也会绕开预设的歧途走出迷宫。

⑯后来我们把这件事情说给老师听,在2017年的网络上。皮大王花了二十年,终于在跨国公司高管的页面上看到他的电邮地址。他回了一封全英文的邮件,说在年轻的时候做过你们的老师,亦感到十分荣幸。非常书面的措辞。

⑰那时候他真的很年轻,实在也比我们大不了几岁。年长些的老师把皮大王捉到他面前,是要他来做规矩。但他却耐心地等待在一边,等待孩子种话梅。话梅没有顶出泥土,但西瓜虫钻出了一个春天。

 

1.第⑩段写景的语言多用短句,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说说你对本文标题“西瓜虫的春天”含义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表明时季转换之快,突出皮大王等待话梅抽芽的焦急心情。

2.春天里孩子们在老师引导下试着养西瓜虫,用饵正确驯导,大多会绕开歧途走出迷宫。每一个孩子就像西瓜虫,需要正确引导,孩子们正是在年轻老师耐心地等待和引导下自由健康地成长,迎来人生的春天。

(2)看中心句

【知识梳理】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服务热线:400-1166-112  举报电话:(0531)889286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6-5253099    举报邮箱: sgsdjg@wf.shandong.cn   
Copyright© 2021 shg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7008676号-1    
主办:潍坊市寿光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技术服务支持:武汉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天喻爱书人现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校园开放平台
学校地址: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洛城街道洛城街067号     联系邮箱:lcyz566120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