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双改”进程,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扎实搞好课堂教学,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贯彻全市教学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教育局工作安排,教科研中心拟定于11月20日起对全市各初中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视导,其目的是强化课改,发掘亮点,查找问题,整改提高,促进发展,实现我市初中教育教学工作健康、稳定、和谐发展。
一、工作目标
1.总结各教办、学校一年来的教学工作落实情况,了解各项教育教学制度的建设与执行情况。注重工作的过程性积累,注重实际工作的体现;反对突击迎查,反对虚假材料。
2.督促与指导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创造性落实教学常规,深化课程改革,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最突出的问题,切实推进高效课堂建设,促进全市初中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3.加强与学校干部师生的交流与合作,探讨教育教学管理的新模式、新举措,发掘与推介先进经验,发挥教科研中心的专业引领、业务指导和服务基层的作用。
二、视导内容
1.课堂与教研(改革措施、课堂教学、教学研究、师生成长)
2.课程与常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常规落实)
说明:具体内容详见“2017年寿光市初中教育教学视导评估标准”(见附件一)。
三、视导方式
主要采取“现场查看、观议课、座谈交流、材料查阅、汇报反馈”等方式进行。
1.现场查看:课堂改革推进氛围;外出学习文字、影像等原始记录材料;学生行为养成和教师精神面貌。
2.材料查阅:教办学校领导材料、师生笔记、学案运用、多元教研、教学计划、教学过程管理等资料。
3.访谈(问卷)调查:围绕课程改革访谈干部、教师、学生,保证客观性和真实性,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思考来回答问题。
4.观议课:每科原则上现场随机抽取一节。
5.汇报反馈:听取学校教学管理和课堂改革推进情况工作汇报,视导情况总结反馈。
四、视导程序
(一)单位自评
10月中旬至11月20日前,各单位对照视导评估标准进行自评,对各种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并形成数据材料,以便形成校长汇报材料,报告围绕教学改革,分工作亮点、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措施三部分。
(二)教科研中心复评
自11月20日至12月,每半天视导一所初中。视导程序为:首先校长汇报(限5分钟内),集中观课,查阅常规等材料,观摩教研组议课活动,视导组成员形成书面反馈,给视导学校留下视导建议。(说明:复评日期安排参看附件二)
(三)视导过程
初中校长提前30分钟现场抽取各学科讲课教师,各初中相关管理人员、教研组长全程参与视导活动。
五、视导总结
各初中学校在视导结束前,结合视导反馈意见,向视导小组提交一份工作改进提高打算,内容包括:视导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改进措施。视导完毕,视导组全体成员写出书面总结。
寿光市教科研中心
2017年11月
附件一:视导评估标准
2017年初中教育教学视导评估标准
指标名称 | 分值 | 评估标准及要素 | 计分办法 |
课堂与教研 | 100分 | B1.课堂教学改革评价(75分) 1.课堂改革措施到位,有持续推进课堂教学的规划措施、办法,并取得较好效果(2分); 2.发挥干部引领作用,深入课堂,深入教研。校长、业务校长、级部主任每学年参加学科教研不少于六次(包括音视频、讲座等),听评课不少于40节(6分); 3.现场评价课堂教学,课改有明显成效,教师用新的课改理念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能体现个性化教学特色,教学流程合理,方法得当,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好,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效率高(40分); 4.现场观看学校组织的评议课、学科教研活动,活动过程体现课改精神和实质,教师发言从课改出发,符合实际(15分); 5.承办本市、潍坊及以上教研活动现场,推荐教师参加学科研讨会公开课、示范课等活动(6分); 6.学校定期和不定期举行课堂教学比赛等教学改革活动,成批次组织教师参加不同层次的观议课、外出学习等交流活动,整体推进课程课堂改革(6分)。 | 1.根据课堂教学改革推进规划措施及实际效果,分2、1、0三个等级记分; 2.根据校长、主任听评研效果,分6、5、4、3、2五个等级记分; 3.根据教学调研和各学科视导听课情况,分40、37、34、31、28五个等级记分; 4.根据现场观察活动情况、过程性评价材料确定分数,分15、13、11、9、7五个等级记分; 5.提供省市以上教学现场、教学观摩会议现场,每次记1分、县级0.5分,满分3分;出示省市以上公开(示范)课等,以证书和教研室统计为准,每次记0.5分、县级0.25分,满分3分; 6.根据各单位举办活动和组织教师培训的活动记录、影像资料、考察报告等,分6、5、4、3、2五个等级记分。 |
B2.教学研究评价(25分) 1.教研活动按计划长期有效进行,教研组建设激励措施到位(3分); 2.教办有镇域推进课改的措施、有顶层规划,积极组织教研、教学活动,并有激励评价措施(5分); 3.积极开展大阅读(参照寿教字<2017>135号文件)、英语提升工程、数学计算应用能力(6分); 4.教师学科素养、教师发展,学校有教师培养机制且落实好(2分); 5.根据参评优质课、教学能手评选成绩,各单位教学能手占有比率分两项记分(9分); | 1.查阅教研组建设活动安排、过程记录、评价使用等,教研组长听评课等教研材料,分3、2、1三个等级记分; 2.查阅教办整体规划、活动安排、评价等过程性材料,分5、4、3、2、0五个等级记分; 3.查阅语文阅读材料、英语提升工程过程性评价材料等,分6、5、4、3、2五个等级记分; 4.查阅青蓝工程、师徒结对等活动安排,分2、1、0三个等级记分; 5.核算参加优质课、教学能手参评成绩,各初中教学能手比率,分9、8、7、6、5五个等级记分; |
课程与常规 | 50分 | B3.课程改革评价(15分) 1国家课程的落实,开全课程开足课时(5分); 2. 以 “四化”为指导,开发校本课程,体现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相融合,适合学生的发展,能落实于课堂和学校教育活动中,使用价值高(10分)。 | 1.现场观察、座谈了解、问卷调查等,分5、4、3、2、0五个等级记分; 2.剖析校本课程内涵、学科整合、过程使用记录、问卷、使用效果和评价等情况,分10、8、6、4、2五个等级记分。 |
B4.根据《教科研中心教学常规指导意见》,制订有效的符合学校实际的常规落实办法(35分)。 | 1.根据学科教师学案设计与使用(备课)的质量情况,分10、8、6、4、2五个等级记分; 2.根据教师听评课记录(观课量表)、业务学习和积累、试题命制质量、作业设计与批改情况,分8、6、5、4、3五个等级记分; 3.根据教师读书质量、学科专业业务积累等情况,分2、1、0三个等级; 4.根据学校常规管理落实情况、评价办法、过程性管理和结果使用等,分10、8、6、4、2五个等级记分。 5、抽查每年级一个班的所有学科的常规。分5、4、3、2、0五个等级。 |
按排名分档计分,1-4名计满分60分,5-8、9-12、13-16、17-20、21-24、25-28、29-31、32-34名分别计58、56、54、52、50、48、46、44分。 |
教学质量 | 220分 | 按照2017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教学质量评价办法核算。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