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市洛城街道第一初级中学

家庭教育家校沟通

家长与老师沟通的技巧

发布时间:2020-09-21 14:35 栏目:家校沟通 发布单位:寿光市洛城街道第一初 点击量:1722 【公开】

关于家长与老师的交流,有这么一个案例。在初一新生入学不久,丁同学与甲同学就因为都喜欢打篮球而成为好朋友,他们俩仗着自己的“海拔高,块头粗”屡次欺负同学,这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周一,他们两在课堂上不但不听课,而且在下面讲话,随意评论甚至嘲笑上课的老师,老师批评了他们,他们还与老师顶嘴。为此,班主任老师分别找到两位家长就孩子欺负同学与课堂不听课等进行沟通。

丁同学家长对此事的看法与态度:1、“一个巴掌啪不响”,肯定是那个被他“欺负”的孩子惹到了他,他才会出手的。2、至于孩子上课不愿意听、在课堂上讲话是因为老师上课上得不好,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我的孩子,我的孩子颜面何在?我要去找你们校长,要求换老师!没几天,家长就凭着其特有的社会关系将孩子转到其它学校去了。

甲同学家长对此事的看法与态度:1、同学被编在同一个班级,在一起学习与生活是一种缘分,应该学会团结同学,相互包容,相互学习与帮助。这里会寄存孩子生命的一部分,三年的初中生活会在孩子的人生中打下烙印,绝对不可以“以大欺小”。2、学生尊重老师是最基本的。一个在学校不尊重老师的学生又会对父母家人有多少尊重呢?一个人对长辈不懂得尊重,不会感恩,以后的路能走多远呢?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孩子在课堂上讲话,甚至与老师顶嘴,不但打乱了老师正常的教学秩序,扰乱了课堂,也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对于孩子所犯的错误,希望老师严格批评与教育。

以上两位家长与老师的两种不同沟通,势必给老师与孩子带来不同的影响。对于第一种家长的做法也许下面这则小寓言能给其一点启迪。鸽子看到同住在主人屋檐下的麻雀在搬家,于是问道:你在这儿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走呀?麻雀回答说:因为这房子的主人总是说我太吵了,我都被烦死了。鸽子心想:如果你不从自身反省,不彻底改变自己“喜欢叽叽喳喳”的毛病,到哪里去都不会改变被人讨厌的命运的!而第二种家长的做法是站在学校的角度,站在真正关心孩子,对孩子成长负责的角度去与老师沟通,当然就会比较有效地得到老师的配合,自然就会给孩子较好的成长空间。家长与老师沟通,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孩子能得到更好的教育与发展。那么,下面这几个沟通技巧,你会吗?

一、沟通的心态。与其夸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如给老师一份”朋友式“的尊重与理解。在与老师沟通时这三种心态是不可取的:

1、认为老师本来就必须为我的孩子做这样,必须为我的孩子做那样。我把孩子交给了老师,老师就应该为我的孩子付出等等。有这种心态的家长往往在与老师沟通时比较强势,语气中总带有几分”命令“的成份,甚至有的家长常常说自己与学校某领导,教委某领导熟悉。(这样说给人一种”要挟或显摆“的嫌疑。如果老师此类话听多了,不禁会小发牢骚:既然与那么多领导熟悉,那让领导去教呀,还打电话给我干啥?)不同的孩子,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环境,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本着”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老师即便是孙悟空也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一个班级的几十位学生”因材施教“(这是大实话)!即使有“舍小家顾大家(为了教育学生而不需要照顾自己家庭,下班后也加班加点地为学生付出)”的老师,那也是很少的一部分。而且不是老师想“舍小家顾大家”就能“舍小家顾大家”的。毕竟,老师也是人,也要生活,也有家庭、孩子。当老师下班后还要去接孩子,还要去菜场买菜、回家做饭,家里还有一堆家务事要等着去做的时候,这样的老师即使想“舍小家顾大家”又怎么能做到呢?既然绝大多数老师都是普通人,家长就应该尊重事实,不要“强人所难“,就应该给老师一份理解与尊重。

2、认为老师是”知识分子“,面对老师不知道该怎样说或说得不好怕”丢人“。其实这大可不必。因为老师与家长的目的是一致的:都希望把孩子教好。因此家长只需要把老师当作自己的邻居,当作自己的朋友一样把自己想说的话实实在在地说出来就可以。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老师被家长的诚心,家长的朴实所打动的也是很多很多的!

3、与老师交流要”诚心“,最好不要用话来”套“老师或”考“老师。有这么两个例子可作为参考。例子一:初中新生入学两天后,有一位家长是这样与老师打电话的:“老师,您好!我的孩子这两天表现怎样呀?”老师很客气地回答:“请问您是哪位孩子的家长?”“哦,我是某某学生家长,这两天孩子表现还好吗?”初一新生开学时是老师最忙的时候,尤其是班主任老师(除了要完成所教学科的教学工作,还要整理班级孩子的各种档案资料,填写各种表格等)。在这么忙的时候老师怎么可能记住几十张陌生的脸?即使记得几个表现比较突出的孩子,也有可能名字与学生的长相配不起来。因此,家长用这样的沟通方式“考”老师,其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

例子二:某一门学科阶段性检测成绩出来后,孩子的成绩不如意或有所退步。家长先与任课老师交流,了解到孩子在该学科中存在的问题后再打电话给班主任老师:“班主任老师,您好!我是某某孩子的家长。不知最近我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态度怎样?”如果班主任对该孩子的看法与该任课老师反映的差不多,家长自然无话可说。但如果相差比较大呢?家长一般会反问一句:可这次某某学科考试退步了呀等等。要知道,班主任老师的时间与精力毕竟有限,这就决定着老师不可能对每个孩子平均“用力“。更何况,有的孩子在不同任课老师课堂上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因此,班主任对一些情况不了解也是正常的。与其用这样的话来“套”老师,还不如就家长了解到孩子存在的不足,实事求是地告知班主任,看看能否借助班主任的力量帮孩子进行改正或提高。这样将孩子存在的问题直接说出来征求班主任的建议,其效果肯定会更好!

朋友是以相互尊重为前提的,家长应该在心里多给老师一份“朋友式”的尊重与理解,诚心地与老师交流。如果老师被家长的”诚心“所打动,岂有不用心配合家长教育孩子的?正如一句广告词:沟通从心开始!也只有真心、诚心与老师交流,才能够沟通无极限。

二、沟通的时间。它包括沟通时间的选择与沟通时长的把控。与老师沟通,家长现在大都会选择打电话的方式。家长给老师打电话,有时候会没人接听或被“拒听”(这种情况一般都是老师正在上课)。即使接听了,如果老师刚好要去上课,说不到几句就挂断了,没有达到沟通的目的与效果。如果一个家长遇到过好几次这样的情况,心理可能就会有各种“想法”,并且因为这些“想法”家长慢慢地就不怎么与老师沟通了。那么怎么选择与老师沟通的时间呢?下面有两个小技巧也许能试一试。

1、弄到一份孩子班级的课程表(有的老师是教两个或多个班级,最好也能有另外班级的课程表,怎么弄到课程表,方式有n多,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如果家长手中有老师的课程表,就可选择在老师没课的时候与老师打电话,如果不是老师临时有会议等,基本能接通。(除非有急事,否则最好不要在老师刚下课就给老师打电话,毕竟要给老师一点喝水的时间。如果老师刚上好两节课就接到家长的电话,那种心情我想家长应该会懂得。)2、现在微信、QQ用起来都很方便。如果家长想与老师沟通,可以先通过微信或QQ与老师联系。在征得了老师的同意之后,主动打电话给老师(记住是主动给老师打电话哦!这样最起码会给老师一种尊重的感觉……)。采用以上两种方式选择与老师的沟通时间,应该“命中率”是比较高的。

在沟通时长的把握方面,有的家长可能会存在这么一个误区:我难得给老师打个电话,我就要将我想讲的事情全部都讲给老师听。因此一说就说了一节课(45分钟)甚至更长。这样做的不利后果:1、家长是心理痛快了,该说的都说了。可老师心理就有点儿后怕了。这个家长可以这样做,为什么别的家长不可以这样做呢?如果一天接到两个这样的家长电话,那老师当天的工作基本要带回到家里去,晚上加班完成了。2、如果一说就说近一个小时(打成文字稿估计得有好几千字吧),内容跨度比较大,这样给老师的感觉往往是重点不突出,针对性不强。因此,为了能够比较高效地与老师沟通,建议控制在十分钟左右,话说明白了,达到了目的即可。如果家长觉得有必要和老师详细谈谈孩子的情况,建议在征得老师同意的情况下找老师当面谈,这种效果比家长在电话中说一个小时会好很多!

三、沟通的内容。前面在“沟通的时间“里已经谈到与老师电话沟通最好能将时间控制在十分钟左右,因此这就意味着家长与老师沟通的内容应该具体、明确。那么具体应该怎样做呢?

1、列出或在心里想好要与老师交流的几个要点(切记不可一次性与老师交流很多方面的内容或给老师提过多的要求),在与老师交流时挑重要的先说,与之无关的话题尽量不谈。这样就能比较好地保证交流的有效性。有的家长在与老师沟通时刚开始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说着说着就说远了,啪啦啪啦说一通与主题无关的话,让老师做家长的“忠实听众”而不是与老师就孩子的问题进行探讨与沟通。挂了电话后才想起还有重要的事情没有和老师说。可马上再打电话给老师,多少总是有点难为情的。

2、沟通的内容越具体越好。沟通的内容越具体,其操作性就越强,沟通的效果也就越好。比如有的家长在与老师沟通时总是说:孩子在家里管不住,不听话,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它涉及到孩子的成长环境(含家庭环境及亲戚朋友圈的环境等),孩子的性格特点等等,老师岂能用几句话或几分钟说明白?用这样的话题与老师在电话中交流,其效果很明显是不理想的。家长同样是表达对孩子的管教无奈,不妨这样说:孩子做作业时总是拖拖拉拉,每天晚上都做到很晚,我们说了他(她)也听不进去,不知道老师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这样,家长把自己的问题具体化,老师就会“有的放矢”,结合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或办法。这不就达到了沟通的目的与效果了吗?

只要家长带着明确而具体的沟通目的,选择好沟通时间,真心诚意地与老师沟通与交流,有理由相信,一定能酿造和谐的家校关系,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快乐学习保驾护航。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服务热线:400-1166-112  举报电话:(0531)889286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6-5253099    举报邮箱: sgsdjg@wf.shandong.cn   
Copyright© 2021 shg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7008676号-1    
主办:潍坊市寿光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技术服务支持:武汉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天喻爱书人现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校园开放平台
学校地址: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洛城街道洛城街067号     联系邮箱:lcyz566120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