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微信进行家校沟通的背景
现在的高中生大多还是独生子女,生来背负着父母及众多长辈的殷切期望前行。有的家长工作很忙,没有很多的业余时间陪伴孩子,去见证孩子的每一次成长,但这并不意味着家长不关注自己的孩子,他们还是希望能了解孩子每一天的在校生活。有的家长时间倒是充裕,但是孩子白天都在学校,住校生占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二还多,即使是走读生,晚上到家或是周末在家,时间也大都用在完成作业和课外辅导上了,能坐下来与家长聊聊在校情况的恐怕没有几个,还经常是报喜不报忧——家长仅凭每学期几次家长会来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那只能说是“杯水车薪”“远水解不了近渴”。这就使得直观、高效地将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反馈给家长,成为我们教育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二、用微信进行家校沟通的优势
最早尝试的家校沟通方式是“家校联系本”,但因写字多耗时太长,只在“表现好”“表现较好”“表现一般”处打勾又不能全面表述孩子各方面表现,最终流于形式而被放弃。短信沟通则是因为只能“一对一”单线联系,而且高密度联络的费用比较高,也不是老师和家长联系的首选方法。有了QQ群之后,这些情况都有了极大的改善,但美中不足,QQ不能发送文件和视频。直到有了微信之后,家校沟通才真正进入了一个无障碍沟通的新时代。
随着科技的发展,家长也好,学生也好,使用的大多是智能手机。微信只要少许流量即可保持畅通,而且它可单独交流,可群发,可以只发文字,也可以发文件、发图片,甚至发语音、发视频。这种交流方式费用低、方式多,也可以使家校双方的交流更直观、更有趣味性,大大提高了家校沟通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三、用微信进行家校沟通的形式
家校合作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是学校、家庭之间的双向互动,而且要便捷、及时、有效。班级家长群和学生群的建立,基本可以满足上述要求。现以本班为例,展示用微信进行家校沟通的形式。
1、学生风采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值越来越高,非常希望了解孩子在学校各方面的表现,满足自己对孩子校园生活的好奇心。所以我会把定期反馈与随机展示两种方式相结合,将抓拍的学生在校期间的照片或视频上传到家长微信群,展示学生们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除了每周班会(由班干部主持召开)、学生主办的黑板报和宣传栏手抄报、课间跑操等日常工作会有照片和视频上传外,一些学校和班级组织的重大活动更是必不可少的展示内容。篮球赛、运动会、艺术节、新年演出、班级专场音乐会等重大活动,我会邀请部分热心家长提前到场,大家分工合作,有的专门拍照片,有的专门录视频,选出精品即刻上传到家长群和学生群里,使因工作原因无法到场的家长和有演出任务的学生也能及时看到相关的比赛或演出,也可以保存相关的照片和视频,给孩子们的高中生活留下珍贵的记忆。
2、成绩反馈
高中学生的家长对孩子在校期间的学习状况很是关注,迫切希望知道自家孩子成绩的变化。我会请任课老师每周反馈优秀同学的名单,例如谁上课听讲质量好,谁笔记整理得好,谁作业完成质量高,谁小测验成绩一直稳定在班级前列,谁进几次小测验成绩有进步……通过每周的反馈,可以让家长了解孩子本周的学习状态如何,也可以综合多次的反馈分析出孩子在学习上的优势学科与弱势学科,有利于家长和孩子共同找出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
3、学校通知
艺术生不住校,每周有一或两个下午有专业课,特别是高三艺考期间,更是基本不在学校上课,建立家长微信群和学生微信群,将学校的重要通知及时传达给家长和学生就尤为必要了。为了保证能够快速有效地将重要信息传达到位,我会在发布信息之后请家长或学生接龙回复。对未及时接龙的家长或学生,我会用微信或手机通话再单独通知,确保将重要信息传达给每一个需要知道的人。
4、重点推送
家校交流除了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也应该是家长学习如何教育孩子的重要方式。这样才能使学生受到来自双方系统一致、相辅相成的教育合力,健康快乐地成长。所以我会不定期地向家长转发一些科学有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还有家长特别关注的艺考最新动向、高考政策变化等内容,指导家长科学有效地进行家庭教育,并能在艺考、高考来临之际提前做好物质上和心理上的双重准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家校合作。
总之,教育不是一个孤立、封闭的过程,学校和家庭必须要有及时有效的沟通,以便双方在教育理念、教育目标和具体操作等诸多方面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微信的普及不仅使家校双方能够及时方便地传递信息,紧密交流,有效沟通家校之间的矛盾和问题,也能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关爱。这充分展现了教育思路的创新,也为家校之间和谐共育架起了飞跃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