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担负着教育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到:“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需要相辅相成,加强它们之间的沟通互动也就显的尤为重要。现代教育不是一个孤立、封闭的过程,而是开放的、现实的、全方位的社会活动。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要教育好孩子,单靠老师或者是家长是不行的,因为任何一方对孩子的了解都不够全面.而通过家校的联系,使得学校和家庭能更全面了解孩子,这样有利于孩子的发展。特别是家庭教育,它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所以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但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自己就是一个教育者,特别是我校处在农村地区,面对的大多是爷爷奶奶,他们一味的把教育推向老师,对孩子只管吃好、穿好认为教育是老师的事,与自己无关,这就需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让家长积极担负起教育者的责任,这样才能形成合力,才能让社会上的所流传的 “5+2=0”,成为泡影,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重复,更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继续,而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意识到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一、家校联系的必要性
对于地处农村的学校的学生而言,学校和家庭是最重要的环境。大多数孩子在学校学习一天,放学回家就写作业、看电视等活动,家就是孩子的另一所学校,学校和家庭就如同爸爸妈妈如果缺失任何一方,孩子所接受的教育都是不全面的,学生的心理发展也是不健全的。如果有一方面薄弱,我们的教育都是不完整的,会形成事倍功半的状况。我们也都是为人父母的要谨记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每个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但由于不同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期望也是多种层次的,有些要求、期望和学生的实际,和我们的教育思想很可能是不相符合的。所以就要求我们必须要与家长沟通,因为沟通是家校合作的基础。家校之间要想建立伙伴关系,合作关系,双方必须要高度地相互信任,而这种信任只有在一种长期的相互接触、相互沟通中才能建立起来,如果只是在学生发生问题时双方才接触,就容易导致家校关系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二、家校联系的作用
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渠道,学校严格按照《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然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连续不断地,数年如一日地努力。家长作为和孩子接触时间最早、最长的关键人物,在每一件事情上如何引导孩子,如何处理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对其能否顺利接受学校教育关系极大。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一致和配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教育离不开社会、家庭的配合,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教育效果才可能是加法;只有家校经常联系,家长和学校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统一思想,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学校与家长相互沟通、相互联系,保持学校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让我们用真诚架起一座沟通学校与家庭的连心桥,共同促进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