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阳春三月的美好时光里,看到当当新推出的这本新书,没有犹豫,马上买了下来。收到书的时间是3月25日,读完书的时间是3月28日。当我翻到书的尾声部分,看到鑫安也是在两年前的同一天,接到了UWC 的录取通知,内心说不出的一种感触,冥冥中,我与这本书有了某种奇妙的缘分。
其实,从翻开这书的前半部分,我并没有感觉这书对我的与众不同,但是当我看到第四部分《相同的爱,不同的教育方式》时,还是真正触动了我的内心世界。看到吴文君老师在里面提到“一个人在社会中,要学到很多经验,积累不同的经验,应对不同环境和不同的人。所以,夫妻任何一方,不可以要求另一方,与自己完全一致地去教育孩子,要尊重另一方有自己对孩子的方法和模式。彼此的尊重和信任,更是对孩子的一份信任和要求。特别是不在女儿面前,同一个时间,表达对她的不同的指导意见,哪怕是错的也要执行下去,日后再找机会修补过来。这既是对彼此的一份尊重,也是对女儿的一份爱护。”
回想自己的行为表现,内心感到惭愧和自责。自己个性中的要强和强势,总是在家里处于发声的高音部分。所以,在生活中,也会不自觉地总是喜欢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也不管对方是否愿意接受。在育儿方面,也是自己太有主见,不能很冷静的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特别在针对一些问题上我们也发生过比较激烈的争执,还清晰记得那时闺女虽然还不到三岁,但是她看到我们双方的争执,就大声嚷嚷对我说,妈妈,别说了。可见,这样的紧张气氛,对她幼小的心灵,她无法承受。内心也很为自己曾经的不当表现而自责。
其实,这本书,更触动我心灵深处的,是吴文君老师写到的最后部分,《妈妈才是那个需要改变的人》。可能缘于我对心理学的热爱,这本出自心理学老师的育儿心得,更契合了我内心的精神需求。说不出什么缘由,当我看到吴老师参加李中莹老师的那场家庭系统排列工作坊的课程时,看到她因为内心的挣扎和痛苦而痛哭流泪时,我作为读者,也被那此刻的场景而感动落泪。这种勇于反省内观自身的勇气和决心,深深触动了我。这位妈妈,真的很勇敢,她总是无时无刻不在用朋友的眼光来看待她的孩子,总是用一种随时检视自己的态度来客观看待亲子关系。这种精神非常宝贵,引起了我的强烈认同与共鸣。
在这本书的尾声部分,吴老师的一段深刻的话语给我更深的感悟:
孩子降临到某个家庭,选取了与众不同的父母,一定有他自己的设计蓝图。很多做父母的,没办法改变无知的自己,克制自己的本能,让自己不做对孩子有伤害的事,这不是父母的错,更不是孩子的错,这就是一份特定的因缘关系。让父母做了父母可以做的,让孩子学了可以学的。一个能量更大的孩子,会用他的方式,推动父母在有生之年走进心灵成长的路,让父母释放自己童年的创伤,让父母体会真实生命的尊贵。这样的孩子,是来救父母的
父母应该很早就觉醒,父母给孩子最大的帮助是让孩子做他自己想做的事,给他空间和自由,让他体验他该体验的,做他可以做的,父母不需要再去指手画脚,再去说多少个应该、必须,父母只要维护一个空间,让孩子自发、自主地探索,就已经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大的支持和照顾。
孩子也可以早一点完成他解救父母的使命,去学他自己该学的,做他自己该做的。这就是亲子之间那份微妙的、特殊的关系,是女儿让我懂得的,是很多孩子让我明白的。放下父母、孩子这样的角色区分,我看到了孩子和父母共同的特性就是在学习中成长的生命,在学习中体验生活的灵魂。
合上此书,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正因为有了这样优秀的妈妈,所以才有了这样出色的女儿。一切事情都事出有因。懂得自我不断成长的家长,才能培育出一个身心都健康的孩子。
同时,我更加认同的一个观点是:孩子,是帮助我们这些大人继续成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