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过,“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现在心理科学已经发现,一个成年人身上所有的问题,差不多都可以从他的童年生活中找到答案。所以,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来说,非常重要。
而儿童的很多神奇之处、伟大之处我们还没有认识到。儿童是怎么认识这个世界的,儿童的个性又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必须承认这些问题没有认识到。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由于对我们教育对象的不认识,造成了很多教育上的失误,很多教育方式是没有根据的,只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很多教育是没有建立在对孩子真正的、科学的认知背景下,当然,有时是因为科学本身还不成熟。
对儿童的基本认识,或者正确的儿童观,是我们教育的一个起点,也是我们整个家庭教育的起点。
具体来说,怎么教育儿童就是儿童观,体现在不同的父母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养育方式以及对基本问题的看法,不打不成才,一打分数来。棍棒底下出孝子等等,这样的观念是有问题的,不值得提倡。
父母应该把儿童看作平等的人,有独立个性的人,我们要自觉地意识到:尊重童年。有了一种对孩子当下生活的尊重,对孩子本身作为人的尊重,我们很多教育方式自然就会变化。
孩子的兴趣爱好如果是为了逃避学习压力而选择一个该怎么调整?
如果孩子是因为学习压力太大而选择一种兴趣爱好,那更说明了这个兴趣爱好是基于孩子的天赋和兴趣吗?
他可以从这个兴趣爱好中获取释放学习压力的舒适感,并且愿意在压力很大的时候选择这个爱好去逃避压力,说明这个爱好不需要调整!
如果说非要调整,是作为监护人的家长需要调整一下自己的思维了!
对于孩子来说,生活中比重很大的一个主业就是学业,这是大多数孩子必须要去做的事情,就好比对于大人来讲,必须去工作一样,作为家长我们想一想,你是24小时工作嘛?
除了睡觉吃饭,家长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工作了吗?家长有没有因为工作压力大而做过什么吗?
玩手机,玩游戏,唱歌,聚会,爬山,旅行,看书,都有可能是大人工作之余减压的方式,这些方式可以让大人短暂从繁忙的工作中逃避出来,获得休息和能量,甚至可以说,好的放松和休息,就是给工作中的人充电,只有充满电,才能能量满满重新投入工作中!
那么到了孩子身上?为什么为了逃避学习压力的兴趣爱好就要调整了呢?
很可能原因就是,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应该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
可现实是,这是不可能的。
脱离现实的,有句话叫:“会休息的人才会学习。”
兴趣爱好是孩子为数不多获取能量的方式,应该给予理解和适当的支持,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疲惫的学习中获取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还能获得更优质的亲子关系。
因为如果孩子不信任自己的家长,那么家长说什么都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