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一、孩子没有获得足够的陪伴
这种陪伴并不是时间上的问题,而是家长如何满足孩子心灵需求。现今独生子女居多,因为缺少儿伴,在很多时候他们都是一个人玩,如果家长忽视了陪伴孩子玩乐、分享快乐与烦恼,那么很容易导致孩子心灵上产生孤独感。从他们口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好无聊,”“没人陪我玩”。于是他们需要通过借助其他事物来获得心灵补偿。零食、电视、网络便成了他们最好的陪伴者。
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爸爸妈妈应该毫不吝啬地关爱自己的孩子,利用业余时间多和孩子交心,了解孩子的所见所闻,了解他的所需所求。多倾听孩子心声、多疏导孩子情绪。亲子沟通不求时长,但求方式方法和效果。
原因二、家长为了省心,主动让孩子玩手机
有的家长在忙手上的活儿,没空搭理孩子,就把手机塞给孩子,让他自己玩,家长自己就可以安心做自己要做的事。这样的做法不但助长了孩子玩手机成瘾,还潜移默化的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因为要忙所以才给我手机玩,那下次他们再忙我就有理由要手机玩了。这样的做法不是爱,而是害,要不得。
家长如果要做事,没有时间陪孩子,在孩子央求陪伴的时候,就应该和他说明情况,并告诉他可以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或者来做小帮手。从而让孩子学会理解他人、体贴他人。这也是一种相互陪伴的需求。
原因三、孩子提出要手机时,家长没有正确回应
给还是不给,决定权完全在于家长,如果考虑周全就应该坚决行动。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让孩子使用手机,什么样的情况下坚决不能给,这一点必须慎重。
假如为了激励孩子按时做完作业或者完成大人交给的任务而给孩子玩手机,也应该事先商议决定,避免孩子为了达到玩手机的任务而行动。如果允许孩子玩手机,就应该强调做作业是必须的,玩游戏也是一种放松,但绝不是因为你做了作业才有手机玩,这不是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