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过,“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现在心理科学已经发现,一个成年人身上所有的问题,差不多都可以从他的童年生活中找到答案。所以,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来说,非常重要。
而儿童的很多神奇之处、伟大之处我们还没有认识到。儿童是怎么认识这个世界的,儿童的个性又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必须承认这些问题没有认识到。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由于对我们教育对象的不认识,造成了很多教育上的失误,很多教育方式是没有根据的,只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很多教育是没有建立在对孩子真正的、科学的认知背景下,当然,有时是因为科学本身还不成熟。
对儿童的基本认识,或者正确的儿童观,是我们教育的一个起点,也是我们整个家庭教育的起点。
具体来说,怎么教育儿童就是儿童观,体现在不同的父母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养育方式以及对基本问题的看法,不打不成才,一打分数来。棍棒底下出孝子等等,这样的观念是有问题的,不值得提倡。
父母应该把儿童看作平等的人,有独立个性的人,我们要自觉地意识到:尊重童年。有了一种对孩子当下生活的尊重,对孩子本身作为人的尊重,我们很多教育方式自然就会变化。
父母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很清楚地明白:父母爱我,是爱我本身的模样。
可惜,这一点我们常常忘记或者混淆的,最简单的一个区分方法就是,你对孩子的爱是因为“他是谁”而不是因为“他做了什么”!
回想一下,多少次我们会下意识地脱口而出,“你不听话,妈妈就不喜欢你了”;“你要好好读书,不能给父母丢脸”。这些话就是在告诉孩子,我们爱的是孩子的行为,并不是他本身。
这样的信息到了孩子那产生的是“害怕”,这样的孩子也许也能有驱动力,但这样的驱动力是源于外界的,一旦没有了父母的严防死守,他们就不会去努力。
现在很多上了名校的高材生都是“空心人”,因为长久以来“考上好大学”都是父母的期望。他们因为“害怕”才努力学习的,当他们最终完成后,就突然感到困惑了,不知道自己奋斗的意义何在。